达人分享系列诗学教法初探
授权摘录改编自《诗学教法初探》
|
摘要
本次的中高级华语班共有二十二位同学,一周上课两个小时,期中考前上唐诗,期中考后上新诗。唐诗的部分以本人所编撰的《华语诗词赏析》为教材,一次上课一到两首,除介绍唐诗的流派及诗人的遭遇外,更详细带同学赏析诗作。最后再以提问的方式,让同学再次思考作者所欲传达的诗境。
本论文即是对近年来中高级华语班诗作教学的介绍与反思,希望透过这次的分享,得到先进的指教,以期有所改进。
关键字:唐诗、新诗、诗学教法、诗学创作、古汉语教学、诗词赏析
一、前言
一般的华语文教学多是关注于现代华语的对话或书写应用,少有蕴含传统文化或是深层情义的文学教学,更遑论连本国学生都畏惧的古典诗或现代诗了。然而,站在第一线的教学现场,笔者发现,学生的华语文程度在进入到中高级时,便会开始对中华文化与历史产生兴趣,此时若只是一味地教授日常用语,显然已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以,笔者这几年在带领给高级华语程度学生上的文学概论时,即开始思考让外籍生接触古汉语,甚至古典诗词的可行性。正巧,因为本人在2013年出版了一本《华语诗词赏析》 ,正是以收录唐诗,赏析唐诗为主,内文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来解释诗文的意境,同时还附有英文翻译。因此,笔者遂使用本书作为课堂教科书,来教导同学唐诗,并从诗中去思考一些问题。
二、古典诗歌创意教学
笔者常在想,传统的经典教育是否真的只能被当做历史的古董来远观,而不能当做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来近玩呢?那些经过历史洪流的考验,进而一一保留下来的典籍,可都是贯通人性,在在都是能跨越时间、空间来感动或启发众人的。如果就这么弃之不学,不再接触的话,无疑的,是种遗憾!那么,为什么会选择古典诗来作为外籍生接触中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步,而不是古典散文或短篇小说呢?其原因主要是,唐诗字数少,较亦掌握。而且在文字密度甚高的诗中,每一个字可以说都是作者再三思量后所选定的,个个都担负了相当重要的责任,缺少任何一个字都将不成诗,或将走味。因此,让学生学诗,即可增加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让学生深刻地去感受每一个字的温度。正因为诗有这么多好处,所以笔者选择了古诗中最具代表性的唐诗来作为教学的题材。冀望透过本次的教学,能让学生透过唐诗的学习、阅读、背诵,来体会中国诗如何运用简短的文字来营造深刻丰富的意象,并打破对古汉语的畏惧,进而懂得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再者,更希望同学在了解作者的创作原意后,能再进一步地做出个人对该诗作的诠释、转化,最后再以流畅的语言或文字来表达出自己的领悟或体会。
(一)唐诗选读
笔者在选择诗作时,有两个考量,一是内容,亦即主题,也就是仅量选择能引发学生共鸣,或学生较易有所感发的作品,例如对外地游子特别容易有所触发的乡愁的作品《静夜思》;或是陈述母爱的《游子吟》;或是感叹世事兴衰,人世无常的《乌衣巷》;或是咏叹一个人独自享受宁静的美好的《竹里馆》都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篇章。
为了让同学能不畏惧古诗,笔者并没有直接就让同学看着书来学习。而是将书的内容,以活泼的方式,制成简报,然后以图文兼备的方式,带领同学先从唐朝的时代背景切入,接着再介绍唐诗的样貌与分类,然后再展开该周所要上的诗句。例如,第二周上课时,我们共上了《江雪》、《竹里馆》两首,先上《江雪》,然后再上《竹里馆》。
在进入内容之前,我会先带同学看一下作者的身平,让同学对这位作者的生平有所认识。由于在书背后的附录中,即有全部诗人的小传,所以笔者会直接请同学翻到介绍该作者生平的页面,然后全班一起念诵。透过诗人的生平,学生不但可以对诗人一生的经历有所了解,还能对诗人所处的时代有所认识,可以说是切入诗人诗作前,不容省略的资讯。认识了诗人,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由于两首诗同是五言绝句,故而便就诗体的形式来切入,带出何谓五言,何谓绝句,何谓押韵,稍微带一下诗体,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待学生约略明白以后,再来看诗的内文。
-
绝迹(to vanish)
跟他一样善良的人,几乎已经绝迹了。 -
绝种(to become extinct)
恐龙已经绝种了。 -
绝望(despair)
辛苦的生活让他觉得很绝望。 -
绝交(to split up with sb)
他不是个好人,所以我和他绝交了
在教完这两首诗后,笔者希望同学再次去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去重新观看,当不同的作者在「叙述」同一件事时(独处),其手法有何不同?他们是如何去处理「谁在看」(视角)、「谁在说」(叙述者)、「说什么」(内容)和「怎么说」(如何切入)。两位作者于诗中所营造出来的「场景」,不论是天气,如:冰、雪、风、夜空、明月等等;或是周遭环境,如:山、河、竹林、大地、园林,在在都是作者有意无意想要透过这些造景来营造个体的意象,是以一个个场景都不容忽视,反复地提醒学生去注意。
然后,笔者再出两个问题要同学回答:
- 从「独坐幽篁里」和「独钓寒江雪」两句来看,你觉得两个「独」一样吗?为什么?
- 试说说当你一个人时,你多做些什么?心情如何?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吗?为什么?
三、结论
故宫有一个九十秒的广告影片,片名就叫:「Old is New」,里头有句台词:「老东西新感动」,这正是笔者想传给学生的。上了八周的唐诗,完全没有感觉到学生的不耐烦,或是不想上课的态度,反而是个个摇着头,晃着脑,努力地想把唐诗背起来的身影,实着让人感动。除此之外,每次的唐诗都有问答题要回答,虽然说是自由发挥,但答题还是有个方向,因此,只要同学偏离了正轨,笔者就会让他们回去再想想,同学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或来跟我讨论,学习态度甚佳。通过文本对读的方式,同学们深切体会到同样字词通过不同「人物」的表述,在不同「内容」和「场景」中的体现所表达出的完全不同的含义与意境,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华语文字词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在感受到诗人心境与理念的同时,也对自身的环境和情感有了更深的领悟与体会。
参考书目
张春荣《叙述》,《国文天地》,第28卷第12期,页95-101。
杨琇惠《华语诗词赏析》,台北,五南图书公司,2012。
刘承慧主编《大学中文写作》,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蔡玲婉《古典诗歌的创意转化教学探析》,国立台南大学《人文与社会研究学报》,第45卷第1期,2011,页59-82。
郑渊全《课程发展与教学创新》,台北市,五南,2005。
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台北,天下杂志,2006。
颜元叔《文学的玄思》,台北,惊声文物供应公司,1972。
* 这些唐诗都可在Dudu里找到
张春荣《叙述》,《国文天地》,第28卷第12期,页95-101。
杨琇惠《华语诗词赏析》,台北,五南图书公司,2012。
刘承慧主编《大学中文写作》,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蔡玲婉《古典诗歌的创意转化教学探析》,国立台南大学《人文与社会研究学报》,第45卷第1期,2011,页59-82。
郑渊全《课程发展与教学创新》,台北市,五南,2005。
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台北,天下杂志,2006。
颜元叔《文学的玄思》,台北,惊声文物供应公司,1972。
* 这些唐诗都可在Dudu里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