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达人分享系列 > yunji14

达人分享系列


孩子成功的人生
需要四大成长动力


授权转载改编自耕读园出版刊物《耘集》
作者:
孙云晓——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蓝玫——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家庭教育研究常务副院长
25 March 2021
haizichenggongderensheng.jpg
人的一生是以不断追求与顽强奋斗为幸福,还是没有目标的混日子,这取决于成长动力,也决定了人生的不同境界。

当下有许多父母深陷焦虑和忧虑,因为孩子物质生活条件太好了,却没有吃苦奋斗的精神,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更没有追求没有追求,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

其实,每个孩子的生命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是很多孩子的潜能未被唤醒。而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内心里沉睡的巨人,激发人将自己的优良潜能变为积极的现实。

成长动力源泉之一:体验
即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中,激发浓厚的探究兴趣

生活体验越是丰富多彩的孩子,越有可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

今天的孩子成长偏重学业而轻视生活。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告诉我们,生活体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即使在家里,也可以借助分担家务、参与家庭生活的决策、为家庭幸福生活尽责等进行体验。我始终倡导要给少年儿童丰富的生活体验,在生活中习得的技能,能够极大地丰盈少年儿童的生命。

成长动力源泉之二:榜样
尤其是父母与教师的榜样力量将影响孩子一生

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有来自榜样的力量。根据班杜拉的理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所谓身教,其实就是一种行为示范给予少年儿童模仿该行为的过程。

如果说,教育的效果需要长时间的检验,古今中外无数杰出人物对父母的评价足以证明,父母是最重要的榜样。

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师是仅次于父母的极具影响力的榜样,甚至一节课或一次谈话都可能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

我们还应该为少年儿童寻找更多的榜样。尤其要重视引领少年儿童通过童年的文学阅读,让自己以故事中的角色为榜样,或在故事中通过角色自居寻找生命的镜像,以获得成长的力量。

一个人有了酷爱的偶像或榜样,更容易被激发出成长的内在需求,从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促使自己不断前进。

成长动力源泉之三:
目标即在不断地发现和追求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据许多中学教师反映,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在面对高考时,不清楚自己的优势与潜能是什么?也不知道最适合报考什么大学与专业。当一个人一辈子无法认清自己,就不可能有什么成长动力。所谓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所谓蠢材就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怎么才能发现孩子的潜能优势呢?我曾就此问题用邮件方式访谈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他讲到玩要有助于激发创造力,所以一个人可以从动手实践中获得智慧并进一步培养它们。一个好的教师或父母要让孩子在一个有丰富知识的环境里。

当发现了孩子的智能优势,如果创造条件用心培养,就极有可能激发出孩子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尊重孩子的兴趣与追求,切不可用成年人的愿望来强迫孩子,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兴趣,才会有持久的成长动力。周浩让人惊讶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2008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并选择我另外北京大学。但是北大的专业并提不起周浩的兴趣,让他十分痛苦。2011年,他从北大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名校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周浩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面对自己感兴趣的进口数控机器,他学得格外认真,很快便成了小班中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

周浩说:“我所学的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都会很强大的!”

周浩的案例值得父母和教师们反思。总是以世俗的经验逼孩子上名牌大学,却忽视孩子内在的兴趣与目标,当他们在迫于父母压力下达成了这个目标之后,就缺乏后续行动的动力了。

成长动力源泉之四:习惯
即以良好的习惯确保理想目标的实现

人的许多习惯始于童年。如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贯之为常”,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与人格等就像天性一样自然。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期间,曾连续10年主持教育部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门研究少年少年儿童的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课题研究证明,通过积极的习惯培养活动,小学生的人格五因素(即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都发生了良性变化。
回顾自己的一生,可以清晰地看出,是阅读读、写作、讲演、合作等习惯,成就了我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而这几个好习惯,又不断为我的生命注入着营养和活力。从1970年6月1日开始至今,我坚持写日记近50年,习惯了用笔记录下每一天的感受。如今,阅读与写作早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每次出差,我都习惯在包里装上几本书或者一些报刊。这些都是我的习惯,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更是充满內驱力的愉悦行为。

1966年的冬天是文化大革命最疯狂的冬天,11岁的我却开始拥有了强烈而执着的文学梦。那一年,青岛某工厂图书馆要“扫除一切大毒草”,把大批文学名著扔了一地准备毁掉。我哥哥恰好在那家工厂读技校,见现场没人,就赶紧装了一书包背回家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书包的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和哥哥合住在一个很小的房间,他每天痴迷地阅读,给予我强烈的暗示,况且童年本来就最习惯于模仿,于是,我也被卷进了文学的世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苦菜花》《烈火金刚》《风雷》......疯狂的阅读带给我极为强烈的体验,即文学是迷人的,作家是伟大的,我要读更多的书,我要成为一个作家!一个惊人的事实发生了,我不仅迷上了读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还立志成为作家,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文学梦。可以说,这是我一生最为重要的转折点,文学将我从文化沙漠里拯救出来。后来,我真的成了一名作家,发表了许多报告文学和5部长篇小说,《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全国教育大讨论,报告文学集《16岁的思索》获评中国作家协会优秀儿童文学奖,并且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人生变化的奇迹令我经常感慨,自己资质平凡,家庭也极为普通,只是因为养成了阅读习作等习惯,竟然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并且幸福一生。父母们和教师们如果能够培养孩子养成几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就是最好的教育和最伟大的爱。

总之,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潜能,相信种子的力量。孩子是否拥有成功的人生,取决于父母与教师能否为孩子提供四大成长动力之源,或者说四颗优质的种子,即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中激发浓厚的探究兴趣、有优秀的父母和教师作为人生的榜样、在人生追求中发现自己的潜能优势并选择明确而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养成有助于实现人生理想目标的良好习惯。显然,这样的逻辑关系对每一个父母和教师都发出了真情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