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达人分享系列 > 百试百灵的绘本教学(五):学生学习成效

达人分享系列


百试百灵的绘本教学(五): 学生学习成效

授权改编自《绘本故事于华语教学之应用》
作者  杨琇惠教授——著名教育家,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文化事业发展系主任

07 Feb 2020
duduBaiShiBaiLingDeHuiBenJiaoXue4.jpg

5. 学生学习成效


       在绘本教学中,笔者乃是以口试的方式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效。亦即请学生重覆述说故事情节,而笔者则会针对学生所使用的语汇量的多寡,句型结构的正确与否、咬字的清晰度、情节的丰富度来给予评分。 

       起初在未测试之前,笔者以为,如是简单的情节,要学生重述,当不是件难事;后来在测试之后才发现,原来,学生对绘本的理解表现,乃发生在其与文章互动后,再将书中的文字转化为个体所能理解的知识结构,所展现出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情形。而要学生重述故事,不仅仅只是一般的阅读理解而已,当中还加进了语言习得的成份,因此,在测试时,常可见学生对于内容或情节有八成的理解或掌握,但在以华语重述故事时,却因个别语文能力的差异而表现良莠不一。 

       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法,为何表现如此迥异呢?其实,早期在讨论语言教学活动或成效时,确实多将焦点置于教师、教材或教法;但是近年来随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其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学习者本身。亦即在讨论学生学习成效时,检讨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反而成了相当关键的重点,因为学习者自身的表现在在关係到其学习语言的成效;换言之,若学生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动机及良好的学习策略,则必然较易展现有效的学习。 

       在绘本教学的实施下,虽然学习会因个人的学习因素而呈现不同的学习成效,然而,笔者以为,在此教法之下,仍有两点是全体性的改变,即阅读能力的增进及新思惟的开启。 

       提倡全语文的Goodman曾提到,阅读是视觉(visual)、感知(perceptual)、语法(syntactic)、语意(semantic)之间不断循环,不断建构,以解决问题的历程。 而此理论,笔者在绘本教学中,一一验证了。在一学期十二本左右的绘本学习下,学生对于文章或故事的阅读日益驾轻就熟,其进步可以从刚开始时,对句字逐一的推敲,到段落的联结,最后到全文的理解,进步是看得到的。 

       在绘本故事魅力及可爱活泼插图的引领下,不但使学习变得有趣,同时也减轻了同学对于学习华语的恐惧与压力,因此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不但愿意大声朗读,还愿意参与讨论,从如是眼到、口到、心到,甚至对全文完整认知的学习看来,同学确实沉浸在阅读绘本的「悦读」气氛当中。 

       除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兴趣之外,笔者以为,绘本教学还一一开启了学生新的思维;亦即学生在绘本教学下,不只学习到了华语相关知识,还借由所谈论的主题,刺激学生对之加以关注,甚至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好故事远比一栏数字,或是其他报表更能引发阅读者的好奇、讶异或兴奋等正向的情感。其吸引力来自于故事的核心主题一定与「人」相关,而人多关注于自身,喜爱聆听与自己相关的事件,因此在阅读绘本时,学生总是可以与自己的生命联结上。随著不同的主题,师生时而反思生命,时而会心一笑;每本书都为师生开启了一扇窗,让师生皆可借之加以深入思考。在课堂上,当笔者看着同学津津乐道于主题的讨论时,总能由衷再次肯定:绘本教学确实给了同学华语知识以外的生命礼物。